欢迎您的到来!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其他>"学习园地”专栏>学习培训专栏

2018中国绿色矿山建设高峰论坛

新闻来源: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21 10:12:00     次浏览
一、会议基本情况5月10日,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在京正式成立。随后举行了以“落实激励政策措施,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为主题的“2018中国绿色矿山建设高峰论坛”。成立绿色推进委员会、举办论坛,...

  一、会议基本情况

  5月10日,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在京正式成立。随后举行了以“落实激励政策措施,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为主题的“2018中国绿色矿山建设高峰论坛”。成立绿色推进委员会、举办论坛,旨在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尽早实现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目标,开创新时代绿色矿业发展新局面。

  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是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旗下的社会组织,由全国开展或涉及绿色矿山建设的矿山企业、研究单位、第三方服务机构和有关专业人士自愿结成。拥有在自然资源领域,特别是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研究成果丰硕、学有所长的强大专家阵容。将积极开展和参与有关绿色矿山建设的调研、规划、培训、宣传、交流、评估等各项工作,为推进全国绿色矿山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好支撑与服务。

  在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武强被推选为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名誉会长,史京玺担任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会长。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主席孟繁志宣读了该会《关于同意筹备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的批复》,宣布了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组织机构人员名单,并为 “全国废弃矿山生态恢复创新试点单位” 厦门海石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颁牌,为绿色矿山智库专家颁发了聘书。武强院士为“绿色矿山万里行”首站、甘肃金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张世新授旗。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蔡美峰,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国际绿色产业合作组织执行主席、联合国国际绿色产业合作组织执行主席胡石英、原武警黄金部队政委徐田有、原国土资源部开发司司长曾绍金、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钱玉好、原地质矿产部矿管局巡视员傅鸣珂、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总工程师乔繁盛、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主席孟繁志等出席会议。

  来自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相关单位的领导,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有关绿色工程、林业产业、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绿色经济等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有关行业和地方矿业协会(联合会)的领导,以及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负责人、矿山企业负责人、绿色矿山第三方服务机构代表、相关新闻媒体记者等约30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和论坛。

  二、会议内容

  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高级顾问蔡美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国土资源规划所所长孟旭光、自然资源部绿色矿山建设标准项目组组长郝美英分别所做的主旨报告,全面阐述了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路径,第一时间权威解读了自然资源部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让与会代表全面了解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最新进展。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许文、生态环境部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沈渭寿、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员陈从喜、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雪峰、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副主席张鑫等分别所做的主题发言,全面阐述了自然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对矿业行业发展趋势特别是绿色矿山建设的新动态、新进展进行了研判,解读了有关资源税、环境税征收的最新政策,介绍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这些发言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与前瞻性。

  会议专门安排了绿色矿山技术对接互动环节,邀请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饶绮麟、北京矿冶科技集团环境工程研究设计所教授级高工祝怡斌、厦门海石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革、西藏俊富永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工邓洪、北京安瑞斯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安月阳等,分别介绍了矿山环境治理和智能矿山的新技术、新思路和成功案例。

  三、绿色矿山发展历程

  2007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了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总结和积累了建设经验,2017年3月,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10余年来,经过多方努力,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即将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进行公告的矿山企业有531家,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已实现从理念到行动、从“试点探索”进入全面推进和实施阶段。

  《实施意见》明确了煤炭、石油、有色、黄金、冶金、化工、非金属等7个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1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涉及矿区环境、开采方式、资源综合利用、矿山装备等方方面面。

  与会专家介绍了绿色矿山建设三大任务:一是基本形成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新建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生产矿山加快改造升级,逐步达标。树立千家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型绿色矿山典范,实施百个绿色勘查项目示范,建设50个以上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制度。二是探索矿业发展方式转变新途径。坚持转方式与稳增长相协调,探索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和矿业经济增长的新途径,推动我国矿业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三是建立绿色矿业发展工作新机制。研究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创、企业主建、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推进体系,健全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完善配套激励政策体系,构建绿色矿业发展长效机制。

  同时,《实施意见》还明确了四个方面的政策支持:一是矿产资源政策支持。从开采总量指标调控、矿业权投放等方面,依法优先向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倾斜。二是绿色矿业用地保障。从规划规模、年度计划指标、新增采矿用地取得、存量用地使用等方面,支持和保障绿色矿山企业和示范区转型发展的用地需求。三是财政政策支持。从统筹中央地方财政资金安排、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税费减免政策等方面,加大对绿色矿山的支持。四是绿色金融扶持。从实施扶持性绿色信贷、支持上市融资、构建征信体系等方面加大支持。

  (一)新思路和新方法

  分论坛上,厦门海石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和甘肃金徽矿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分享了绿色矿山建设经验,其新思路、新方法值得业内借鉴。

  厦门海石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革指出,生态治理的创新方式除了技术创新,项目立项也需要有所创新,比如在采的绿色矿山业主是矿山企业,废弃矿山的业主则是当地政府,主体不一样,立项的方式也会有所区别。

  刘革认为,生态恢复治理大有作为,并分享了福建闽南地区废弃矿区基础调研情况。他介绍,有些地区废弃矿坑成群,每个矿坑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都是深坑,深度都超过了100米,开采时间长达十几年,甚至20年。在他看来,当前废弃矿坑如何实现绿色生态恢复利用,有很多生态恢复治理的新概念,比如在废弃的矿坑上建酒店、特色小镇、矿山遗址公园,还可以做旅游开发、康养项目,国外还有很多把废弃矿坑变成球场或赛车场的案例。甚至有一家国内企业负责人主动找到刘革,希望将这种小面积的深坑开发成“地下塔”,即做成地下墓穴,减少了墓穴占地的同时,地面还可种草种树,绿化建公园。

  对此,一些专家表示,矿山恢复技术不是问题,主要是概念创意。国外很多地方在矿山遗迹上建成了小镇,我国现在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内一些与乡村旅游相关的小镇也建得不错。做主题公园首先要有公司牵头,如以攀岩、高台跳水、赛车、潜水、密室脱逃等为主题,与前期的开采统一规划,按照规划进行建设性开采。

  甘肃金徽矿业有限公司既被评为首批全国绿色工厂,又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产业与生态的完美结合。该公司董事张世新在分论坛上发言认为,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引领的结果,也是当前矿业企业的生命线。

  (二)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有专家指出,如果没有矿业,我国甚至不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比如一些战略性新兴矿产就是生产新能源的原材料,如果没有这些矿产,就不能发展电动汽车及一些高科技产品。新能源汽车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其动力引擎材料离不开矿产资源,因此,助推新能源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应成为当代矿业开发的立足点之一。

  专家表示,绿色发展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优先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实现以优化产业结构、节能降耗、生态保护为核心的绿色发展模式。绿色要贯穿资源开发整个生命周期,包括绿色勘查,开发利用最优化选择,环境修复等。实现循环发展,产业发展一定要生态化、低碳化。

  另外,专家提醒,绿色矿山建设仅仅局限在表面的绿化远远不够,还要看内部是否也是绿色,涉及山水林田湖。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修复治理非常复杂,涉及地质灾害治理,水、土壤等循环,甚至包括土壤中微生物群、微量元素的恢复治理,要修复到与自然和谐,和原来一样,这才叫修复。

  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认为,当前我国矿山环境修复应遵从工业生态学,通过绿色矿山建设,将矿山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联结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使矿山采矿活动与生态环境和谐、协调、统一,消除采矿活动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将采矿与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进行研究。不只把矿产看作资源,同时把空气、土地、河流、地下水、植被、周围环境等构成环境生态的各种要素都当作重要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

  四、科技创新

  (一)科技创新支撑绿色勘查

  勘查位于矿业行业的最前端,实行绿色勘查就可以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从而维护矿区和谐稳定,保证地勘队伍生存发展。

  论坛上,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国土资源规划所所长孟旭光介绍了青海省、西南能矿集团、中国地调局成都探矿工艺所等绿色勘查的典型。

  据介绍,青海省的做法是:开展绿色勘查开发年活动,主动避让自然保护区,创建“多彩模式”。公开资料显示,在地质勘查预、普查阶段,采用便携式轻便钻机“以浅钻代替槽探”的新技术,使扰动面积由过去的一条大沟变成了一个钻孔,不仅能达到覆盖较厚地段预期找矿效果,而且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扰动。

  西南能矿集团的做法是:将绿色勘查作为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发展战略;率先制定绿色勘查企业标准;招标、设计、实施、验收全过程都要体现绿色理念。据了解,西南能矿集团制定的《固体矿产绿色勘查技术标准》、《煤层气绿色勘查技术标准》、《固体矿产绿色勘查项目预算标准》、《绿色勘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4个企业标准和规范性制度于去年2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固体矿产绿色勘查技术标准》和《煤层气绿色勘查技术标准》均对有关技术要求做出了规定。

  中国地调局成都探矿工艺所的做法是:研发先进技术和装备,研发环保泥浆实验“三废”对环境的影响。其研发的空气潜孔锤跟管取心钻进和复杂地层套管取心钻进等“以钻代槽”新技术、轻便钻机及器具、定向钻进/分支孔技术、环保生物降解泥浆及净化处理技术,有效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和污染,为绿色勘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绿色发展要求变革传统采矿工艺

  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在论坛上表示:“传统的无序开采模式造成严重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为此,必须全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面实施绿色有序开采模式,从根本上消除采矿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破坏。”

  蔡美峰表示,通过科学设计并采用先进技术,既实现科学有序的开采,又把对矿区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从而以最小的环境扰动量获取最大资源量和经济效益。特别要有效控制矿区地表和地下岩层稳定,避免和控制采矿引起地表沉陷,边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和生态的重大破坏。为了适应绿色采矿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采矿模式及其工艺技术进行根本变革。重点研究以下四个方面的技术:

  一是有别于传统钻爆法的连续破岩切割采矿方法。包括:机械连续切割掘进、采矿技术,高压水射流破岩掘进与采矿技术,激光破岩掘进与采矿技术,等离子破岩掘进与采矿技术等。

  二是深井支护技术变革。为了实现绿色采矿,控制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特别是进入深部开采后控制剧烈地压活动,避免采空区失稳引起各种灾害事故发生, 保证开采安全,充填法将是多数矿山不得不选择的采矿方法。为了降低充填成本,必须对充填工艺和充填材料进行重大改革。具有普遍应用前景的技术方案是利用矿山固体废料的充填工艺方法。研究超细、高强、价廉、速凝充填新材料可有效降低充填成本。其中,充填外加剂(泵送剂、絮凝剂、早强剂等)是需要下一步重点研究的内容。

  三是采选一体化技术。包括:井下预选、抛尾技术,矿浆输送技术,将选矿厂建在井下等。其中,对于深部开采,可采用矿浆输送技术将矿石预选后在井下破碎、研磨成矿浆,用管道水力输送至地表选矿厂。与其它运输方案相比,具有基建投资低、对地形适应性强、不占或少占土地等一系列优点、是一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

  四是无废开采技术。要实现无废开采,首先要采用采切比小的采矿方法、包括精准开采的工艺技术,大力降低矿石贫化率,从源头上控制废石的产出,实现废料产出最小化。同时,要提高选矿工艺技术水平,尽可能提高选矿回收率、资源综合利用利用率,减少尾矿排放量;开发创新的选矿技术和设备,将矿石资源中由于选冶水平低不能利用的成分减到最少。

  蔡美峰认为,与采矿活动同步开展矿山土地复垦与绿化,采矿过程中保持矿区完整的生态体系,而不是采矿全部结束后环境和生态已被严重破坏再做末端治理,这样采完后只需少量甚至不需要进行末端治理,就能使矿山工程区域与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个整体。

  五、绿色与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已不再是梦想,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包括矿业职工在内的全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建设美丽中国,自然离不开矿业开发,仍需要大量的“工业粮食”——矿产品来支撑。工程院院士蔡美峰认为,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得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是工业产业链的初端,被誉为“工业之母”。无论是工业化或后工业化时期,矿业的基础产业地位不会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守住资源安全保障的底线,确保国家资源能源安全供应和保障。

  “资源安全始终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国土资源规划所所长孟旭光在论坛上表示,“尽管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矿业行业在需求总量、结构、发展方式、财政投入、资源供给路径、资源管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我国基本资源国情没有变,资源在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总体态势没有变。

  可以说,这三个“没有变”直接决定了我国矿业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动摇。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却把“绿色”与“发展”割裂甚至对立起来,也不管当地发展需求如何,就简单地对辖区内的所有矿山一律关闭,即便是已经整改到位、环保条件符合要求的矿山企业也难幸免于难。这种一味守住眼前的“绿色”,而违背基本国情、不顾长远“发展”、更不会在发展中保护“绿色”的做法,是懒政、缺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的集中表现,更是对绿色发展的曲解和误读,对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

  “近年国内地质勘查投入趋于下行,民间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信心不足,利润水平下降,投资总额持续萎缩,办矿意愿不强。矿业发展步履维艰,以至于有些地方‘谈矿色变’,一些地区甚至想一关了之,这对矿业行业的绿色发展和国家的战略安全是不利的。”孟旭光忧心忡忡地分析说。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策,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这充分证明了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展是核心,绿色是前提。当前我们追求的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不论环保工作好坏,对矿山企业一律“杀无赦”,发展的基础和物质来源都没有了,那还谈什么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呢。

  实际上,通过10余年的建设,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即将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进行公告的矿山企业有531家。随着国家对绿色矿山建设支撑政策的相继推出,以及近期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的发布实施、绿色矿业发展服务平台的上线运行,我国的绿色矿山建设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发展无止境,绿色永相随。绿色发展是矿业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遵从工业生态学的观点,通过绿色矿山建设,将矿山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联结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使矿山采矿活动与生态环境和谐、协调、统一,消除采矿活动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


事业单位.png

版权所有: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 技术支持:辰光网络 皖ICP备2021011382号-2  皖公网安备34020302000149号

地址:芜湖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漳河路8号核工大厦 联系电话:0553-5672721 传真:0553-5672710

辰光云统计平台
荣晖新材料